思路·出路


——晶峰藥玻產品結構調整顯見成效
隨著數控玻璃壓機的全部安裝調試完畢,水晶球掛件裝箱出售,藥玻一車間產品結構調整工作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晶峰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又邁出了歷史性一步。
2012年,藥用玻璃市場持續低迷,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為此,公司領導層審時度勢,在對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后,積極轉變思路,適時調整產品結構,決定首先在藥玻一車間進行產品結構改造,嘗試生產日化瓶和燈飾掛件,以此改變尷尬的市場局面。
思路已定,上至領導下至技術人員,開始了全力攻關,經過前期的細致準備和精心改造,4月20日,藥玻一車間一號機開始試生產玻璃酒瓶,打響了藥玻產品結構調整的第一炮。緊接著,4月29日,由機械公司、動力、設備、微電、窯爐、基建等多部門聯合作戰,開始安裝數控玻璃壓機,生產水晶球燈飾掛件。
數控玻璃壓機直徑不足1米,但有一人多高,雖然看起來有些不起眼,但水、電、油、氣、風都需要配套安裝,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每一臺壓機各種工藝管線加起來有30余米,20臺就是600米。施工任務繁重,機械公司總經理林少華帶領大家迎難而上。看,現場的每個人都在緊張的忙碌著:“一、二,走!”這是窯爐公司的師傅們在拖動重達16噸的制瓶機,這龐然大物在他們手中就象個遙控玩具車一樣,說往哪走就往哪走;“注意,一定要抹平!”基建人員額頭上頂著一片汗珠忙碌著,平整的地面便于設備的安裝及使用;“向左點兒,再來點兒”,這是機械公司鉗工與廠家技術人員在找正,滴料中心、接料氣缸、料道及壓機相互之間都要一一進行找正,這可是個細心的活,容不得半點馬虎;“1#,通;2#,通;……”這是動力車間電工正在精心調試著線路,成型的各個動作都由它控制,必須一一對應。各個部門的施工人員相互配合,井然有序,忙而不亂。5月11日,短短12天的時間,20臺數控玻璃壓機全部安裝完成。在此過程中,大家本著“安裝一臺調試一臺、試生產一臺”的原則,使安裝工作穩步進行。5月5日,3號機試生產;7日,4號機試生產;12日,5號機試生產;16日,6號機試生產。截止至21日,全部機組試生產成功,實現正常滴料生產,22日,一臺機組成品率已達60%。紅彤彤的水晶玻璃球似精美的蛋糕,帶著美好的使命走出退火窯,走入市場,為藥玻擴大利潤空間邁出了關鍵一步。
改造過程中,晶峰公司總經理王文海非常重視,每天抽時間親臨現場指導工作,慰問參與改造的全體干部員工。為盡快完成改造,所有參與改造的人員放棄了五一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保證了任務的圓滿完成。
思路決定出路,此次改造是集團公司決策層的智慧結晶,體現了晶峰公司適應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為今后繼續實施產品結構改造升級積累了寶貴經驗。相信,作為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的見證者和受益者,藥玻一車間也必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李玉娥 白 強
添加時間:2012-05-25 瀏覽次數:2061

上一個:沒有了

下一個: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