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結算要抓好四大環節
2010年是集團“項目投產年”,隨著三大項目的相繼竣工,各項目的工程結算逐步提上日程。筆者認為,工程結算審計中應抓好四大環節:
環節一:核對與編制好結算資料
任何一個工程項目,在編制結算時都要以相關資料為依據。因此在審核時,首先要對相關資料進行審查。從施工圖紙、工程承包合同到施工全過程的動態資料都要一一核對,力求資料齊全,確保審核工作正常進行。工程任務完成與否要以施工圖紙為依據,工程的工期、質量、建筑材料價格、獎懲等規定要以承包合同和補充合同或其他形式的協議條款作為依據,而具體施工中的動態進展、局部更改和隱蔽工程等都要有相關資料佐證才能進入結算。一言蔽之,沒有完整齊全的資料所作的結算是不完善的結算,而沒有完整齊全的資料所進行的審核將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達不到審核所要達到的目的。
環節二:工程量是審核的關鍵
工程量費用是工程造價的主體,運作中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隱蔽性。審核工程量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審核中,經常會發現結算的工程量與實際完成的工程量有出入。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施工企業為加大費用,有意增加工程量和夸大工程的施工難度;二是有些變更了的項目仍按原定項目進入結算;三是多方施工的工程項目,有時會出現各方都把自己承擔的部分工程作為整體工程進入結算。
環節三:定額單價的審核不可忽視
一般情況下,工程的定額單價都有具體規定,編制工程結算時要參照定額單價的明細子目直接就可以套用。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定額單價套用往往出現差錯。究其原因,一是人為地提高或降低規格。二是錯將定額中包含的工作內容分離,多估冒報或少估漏報。三是在核算時不按規定的定額單價換算。四是補充的定額單價缺乏依據,也沒有經過批準就直接進入結算等等。上述情況會直接影響工程造價,因此在審核時不能因定額單價的套用有具體的規定而掉以輕心。
環節四:其他費用的審核堅持合情合理
其他費用,由于計算方法不同于工程量和定額單價的套用,故在審核中要根據費用的發生具體對待。其他費用大體有四類:一是施工中發生的費用;二是政策性規定的費用;三是市場波動產生的材料價差費用;四是實行激勵機制產生的費用。對于施工中發生的費用,如腳手架使用、材料超距離運輸、大型機械使用、高層建筑增加費、遠距離工程增加費等。在審核時首先要對項目本身實際應用情況進行核實,其次對計算中所采用的系數進行核對。對于政策性規定的費用,審核時要以相應的文件為準。有些工程在施工期跨越兩個以上文件,在計費上就要按文件確定的時間界線分段計算。對于因市場波動而引起的材料價差費用,審核重點是看補差方式是否合情合理。目前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采取三種補差方式,一是按合同訂的單價補差;二是按各地市發布的市場價格信息補差;三是按施工單位提交的質保書和發票,加權平均價補差。對于實行激勵機制產生的費用,如優質優價、超工費等就要以合同、協議為計費依據。
孫士紅
添加時間:2010-06-25 瀏覽次數:2474

上一個:沒有了

下一個:沒有了